首页
创业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外国神话故事
郑板桥的作文作画与做官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1693—1766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读书人家,其父是个私塾先生。郑板桥从三岁起就随父识字读书,史称其“生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郑板桥自己也说,打小“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树立,不苟同俗”。作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却能自觉向原始儒学靠近,像孔子要求的那样,奋力挣脱“小人儒”,回归“君子儒”,特立独行,作文、作画、做官,都有惊世之举、非凡成就。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郑板桥曾命富人开库赈灾 被贬官回家
问:人为什么要追求“难得糊涂”这样的境界呢? 王旭:糊涂是一种智慧,无为、遁世、明哲保身的思想。“难得糊涂”是清代以写竹兰见长的墨戏画家郑板桥提出的,他经历了前五十年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的游历闯荡生活,耳顺之年又被贬官,颇为失意,在壮志未酬的情况下,他意识到了“糊涂”的可贵。换句话说,“糊涂难”是一种自勉,一种妥协,是在“康乾盛世”这个大背景下,对封建社会的绝望。郑板桥在五十岁之前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郑板桥巧讽和尚
郑板桥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情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提供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次,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必须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得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郑板桥对古寺联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 他感到这则联语很有文采。“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而“寸土”合起来,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来恰巧是“诗”字。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寺”字。极尽离合、顶真的技巧。他心里十分赞赏,苦于一时对不上。 在回家的路上,郑板桥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树木东倒西歪,枝残干缺,触景生情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那个风云年代北大那一群年轻有为的教授大师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 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 校长是蔡元培,50 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 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送狗用意
齐国有个好在吃饭时发脾气的人,每顿饭都要责骂他的仆人,甚至还摔坏餐具、乱扔勺筷。店家很厌恶他,强忍住不明说。齐人将离去时,店家送他一条狗,说;“这条狗会捕捉禽兽,若不嫌菲薄就送给您吧。” 齐人带着狗走了二三十里路,停下吃饭。唤来了狗,给些食物。狗狂吠了一阵,才开始吃,并且边吃叫。齐人在上面骂,狗在桌下叫。每顿饭都是这样。 一天,仆人忍不住笑起来,齐人才明白受了店主的捉弄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迷倒两代皇帝的唐朝女歌星
唐朝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这一点在歌妓的问题上也不例外。唐朝的歌妓一共分为三等,最高一等出场费高,对客户也挑剔,通常只接待达官贵族、名人雅士一类的社会精英;第二等出场费次之,客户一般是有钱没地位的富商巨贾或者钱不多、品级也不高的中小官吏;第三等歌妓身价低,要求自然也就低,只要给钱,基本什么客户都可以接待。 在唐宪宗、唐穆宗时期,有这样一位歌妓,她举止高雅,身材窈窕,而且洁身自好,只卖唱不卖身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赵孟頫我侬词的典故
元代江南有个大才子叫赵孟頫,是继苏东坡之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他的楷书被称为‘赵体’,对明清书法的影响很大。他的妻子叫管道升,这也是个女才子,善画竹,著有《墨竹谱》传世,对后人学画竹大有裨益。 赵孟頫官运亨通,一朝得志,年近五十了却慕恋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当时名士纳妾成风,赵孟頫也不甘寂寞想纳妾,他不好向妻子明说,可文人有文人的办法,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赞美西湖的诗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贾蓬莱恩爱夫妻死相连
福州城外的西郊群山中,有连理枝树,两树的根部相距很远,但枝柯相连,纠结不解,似乎无穷的恩爱。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地增长。那树是从埋在这里的元末的贾蓬莱和她的丈夫上官粹郎的坟上长出来的。 贾蓬莱和上官粹郎青梅竹马。两人的父亲都在朝中为官,也都是饱学之士,意趣相投。两家的小孩自然也就玩在一起,在无忧无虑中一起读书学诗,一起长大,也一起增进友谊。 元末多乱政,贾蓬莱的父亲贾虚中忽然之间被无缘无故的罢官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贺双卿鲜花插在牛粪上
人们往往把好女人嫁给蹩脚丈夫的事比喻成“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清初女诗人贺双卿的命运用这句话概括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贺双卿被他的“牛粪”丈大折磨得花颜凋零,可她的诗才却在艰难中越磨越显出色,透出一种别样的艳丽。 康熙五十四年秋天,江苏丹阳四屏山下的一户姓贺的农家又添了一个女儿。这是贺家的第二个女儿,所以取名双卿。小双卿十分乖巧,很少哭闹,常常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四面观望外面的世界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谯国夫人威振南疆
谯国夫人是岭南地区洗氏的女儿,南朝梁武帝时,成为高凉太守冯宝的妻子。在南北朝时候,中原丧乱,兵祸连结,而岭甫地区始终未曾受到战火的波及,首先也许是因为岭南尚属化外之地,而后却确实是有赖洗夫人的筹谋划策,抚慰部众,德威广被,肆应得宜,于是当地老百姓都称她为“圣母”,到隋朝时,隋文帝便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后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赐食汤沐邑一千五百户,死后更追封她为“诚敬夫人”。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谢道韫临事不乱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谢道温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袒腹东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鉴在晋室东渡以后,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都璿提亲
中国民间故事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
3
4
5
...
8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赵孟頫我侬词的典故
0
赞美西湖的诗
0
贾蓬莱恩爱夫妻死相连
0
贺双卿鲜花插在牛粪上
0
谯国夫人威振南疆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谯国夫人威振南疆
0
谢道韫临事不乱
0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0
谜语一则
0
谁是水浒最有杀伤力的英雄
0